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回憶錄1 PGO BON125

一開始騎BON125真的是很不要命...磨排氣管可以磨成這樣,原本還打算改上繞,也真的是好險沒有改,改了肯定會更不要命的騎...
後來換了四代騎的也有心得了(車禍,如今現在換了MSX125騎得更是保守...




















賣車前的五指山追焦







曼島TT

上次有介紹過曼島TT,這次在回顧一次!
其實說這是玩命嗎?我倒覺得這是挑戰生命極限
每個人對事物有不同看法。
時速300KM下的急速反應,對地形得熟悉度等等,這些都是挑戰!

白目騎士自摔卡山溝 Idiot Rider Crashes Into Ditch

不得不說,我真的很喜歡台北摩托得這個倒數影片XD
不過比中指小心被開罰..請斟酌

不過比中指小心被開罰..請斟酌

不過比中指小心被開罰..請斟酌

很重要需要講三次
他運氣也很好,只有人摔進去,好死不死無線電因為在山溝裡,收訊不到
山道上騎車請務必小心...

走自己的路 Ride your own pace


跟朋友騎車出遊,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抓前後車距以及注意死角、超車,國外很多影片都有出遊影片結果因為沒保持好安全車劇導致連環車禍甚至死亡...
來看J13N的走自己的路

孤輪練習 - WR250X Wheelie Practice

J13N他這次騎著WR250X練孤輪
我在實際練習場上有參考著他影片學習
但我騎著MSX還是孤不太起來....我很肯定是人的問題
之前國外還有女生騎著圓廠MSX孤輪阿...
原來噴油設定會影響,這點真的長知識了!!!


騎車時你右手怎麼擺?How do you position your throttle hand?

我騎車的車齡不久,但我發現很多人都有右手很常都因為長時間催油門長繭或是痠痛之類的症狀,原來是因為他們騎車方法都錯誤導致的....這點長期來看是很重要的。

基礎過彎+認識逆操舵 How To Ride A Motorcycle *basic turn + counter-steer

逆操舵一個不小心會摔車...請務必小心放慢練習

如何推發 How To Push Start

我現在電瓶是都還好的...改天我會是看看推發在分享心得!

低速迴轉 How to U-Turn

實際騎乘上的低速迴轉,我個人事都半離合轉著過...檔車不太好迴轉!!!

滑胎 vs 街跑 | WR250X vs Ninja 250 on the track

我個人事篇好街跑比較多一點...OFF ROAD現在還不敢嘗試~

實際賽道影片 J13N

忍250的實際影片~美國賽道

基礎退檔補油和檔煞

實際騎乘上,如果不退檔捕油,後輪式會鎖死打滑的...
請務必退檔捕油!!!

三個撇步讓你紳士載妹仔 3 tips on giving girl rides









如何騎檔車載妹子!!!!

300級距重車跑高速夠穩嗎?(海外駕駛)

現在紅牌上高架吵得沸沸揚揚
來看看國外的試驗是否真的這麼危險

貓皇上

店貓咪咪榮幸我的車了>////<

第一次車禍

車禍完的慘照,,,,

剛滿18歲

那次考到駕照就跟親戚借了車跟朋友衝去金山看風景了XD
刺激250除了重,真的騎長途的休旅好車阿

雨季

前陣子雨季,剛好拍到這漸層畫面,地點在美麗華後面。

私藏景點:松山機場

個人私藏景點XD松山機場起降畫面,這次是帶高工朋友去看的,哪天手感也特別好,拍到這個飛機全景~

陽明山馬槽橋

陽明山也跑好幾趟了,大多都跑到馬槽橋那返回,馬槽橋那風一年四季都舒服,但橋的伸縮縫有點大,蠻危險的。

日出

大一還是大二,難得的一天我們夜衝看日出了~
地點在萬里金山海岸邊~

五指山追焦

生活在內湖數十年,有了機車後開始跑了陽明山
有天跟著朋友跑了第一趟五指山,想不到騎著騎著就愛上了
五指山上好多友善的攝影師幫忙拍照
也是跑五指山的一個樂趣

四代戰

當時還騎著PGO的bon125,後來四代戰出來得時候還真的蠻猶豫要不要換車的
後來看到了in測試就決定  買了!!!

Msx 125

前些日子買進了Msx,真的是有點給他好騎
而且也直接換歐林斯了哈哈哈
重點一公升還能跑60公里呀....

MT-07

台灣yamaha前陣子開始販賣了MT07和t媽媽
36萬~還可以分60期,不免有點心動比起R3除了排氣量優勢外,造型也真的很對胃,希望以後能騎著他到處跑呀~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三寶

騎車的惡習

最近在台北市騎車,那種敢死隊越來越多,明明前面一堆車也要硬卡,別人迴轉也衝不會禮讓,
我想問:你們當跑MotoGP賽嗎?趕投胎的耶。

檔車上坡起步

實際上道路上
千萬記得 後煞要採住
有一次在復北起步沒有起好 後煞也沒踩好
差點A到後面! 怕的人可以加著油門放離合器~
別含太多

檔車的快速起步

我的檔車教學都是跟J13N學的
教的超好 分享給大家

煞車該怎麼煞?

摩托車煞車的特色
如各位騎士們所知的摩托車分別有前、後煞車,汽車則主要以一個煞車踏板用腳操控煞車,一般而言摩托車的前、後側煞車分別以煞車拉桿、煞車踏板操控,這就是所謂的「雙系統雙操作」。由於前後煞車各有各的特色,所以如何巧妙地混合使用或是分別運用,這正是摩托車煞車的操控重點。
前煞車擁有強力的制動力,因此可以說負擔了煞車的主要功能,尤其最近的碟煞相當的強而有力,甚至到了即使以一根手指也能達到十分的高性能制動。另一方面後煞車的制動力比較弱,不過主要具有穩定摩托車車身的效果,配合油門操控的話能夠更容易細膩的調整車速度等,由於後煞車也適合作為輔助操控使用,所以就輔助煞車而言可以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各式各樣的煞車方法,依騎乘情況不同煞車方法也可以說是天壤地別,實在無法詳細說明每一種狀況,因此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進行說明。
等紅綠燈時 目標性制動
一般騎士最常遇到的煞車情況之一,應該就是等紅綠燈時的煞車了,以專業術語來說這種煞車稱為「目標性制動」,也就是對某一具體的目標在當下進行確實的停車技巧。
這個時候的煞車方法是首先使用後煞車穩定摩托車的車身後,再確實地拉前煞車。如果只強力地執行前側煞車的話,會使摩托車往前衝容易破壞車身的整體平衡,反之如果只煞後側煞車的話,就會因為制動力不足而緊張,造成過度煞車甚至極有可能造成煞車鎖死的情況發生,相當地危險,因此均衡地運用前後煞車制動車身是非常的重要。還有車子完全停下之前放鬆前煞車的話,能夠避免車身過度地往前衝,最後再以後煞車停止,同時以左腳踩地的話就可以說是最棒的目標性制動煞車。

閃避危險時 緊急制動
雖然希望各位騎士們能夠盡可能地避免緊急煞車,不過當為了閃避危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得緊急煞車,比如從側邊小路突然衝出來的車輛等突發情況時,還是必須全力地緊急煞車,這也就表示「緊急制動」是指必須盡可能地在短距離內減速停車。
遇到這種情況時,前後煞車幾乎必須同時(如果稍有充裕的時間的話,盡量先使用後煞車),一邊確認前叉下沈,前輪往路面壓的感覺,一邊拉緊前煞車拉桿。「緊急制動」的主角是前煞車,最好的煞車方法是在前輪鎖死前的狀態下,車子完全停止前持續煞車。

在緊急狀況下實在很難冷靜地好好進行以上的操控,因此為了能夠具備「緊急制動」這項技巧平常就必須多練習,讓身體在緊急狀況下也能適時地做出正確的反應。另外,配備ABS的車款幾乎都是透過ABS 進行緊急煞車的動作,以結果來說這樣的緊急煞車大多是安全而且制動距離短,但從理論上來說ABS並不會縮短制動距離,不過因為在慌亂的狀態下很難能夠達到細膩的煞車操控,這個時候ABS 就非常的有幫助。

轉彎前 速度控制
街上路口轉彎處前或是在彎道轉彎前,必須要配合彎度調整速度,這時就需要正確的「速度控制」。速度控制的煞車重點是一定程度的長拉煞車拉桿,和緊急制動相反,速度控制則是在煞車時間和距離充裕的狀態下穩定地減速,也就是一定程度地使用後煞車穩定車身的同時,再利用前煞車進行細膩的速度調整。

如果轉彎時車速過快的話就稍微強力的煞車,在達到足夠的減速後就減緩煞車力道等,重點在於前煞車細膩的力道運用,不少騎士們常常容易搞錯,多在轉彎前也採用和緊急煞車一樣的煞車方法,有不少騎士在轉彎前忍著不煞車然後在轉彎時一口氣地強力煞車,這就會造成所謂的猛力煞車,車身可能因此不穩定,或者因為緊張反而過度減速,結果因為無法順暢地轉彎而在旅途中不斷地累積壓力。

不可忽略的「煞車」 正確使用時機!

靠後輪改變方向?

摩托車的操控主要仰賴後輪,前輪則是輔助
後輪是摩托車的「主輪」,前輪是「輔助輪」的看法基本上並沒有錯。摩托車是透過後輪向路面傳達驅動力後前進,所以光是從操舵軸到曳距(trail)的距離來看的話,前輪就像是受到後方的牽引。所以進入彎道加速的話,就會有前輪受到後輪的牽引變換方向的感覺,以減輕對前輪的壓力也就是負重。(如果不是這個感覺的話,那麼騎乘方式就需要調整,因為你正可能持續強硬的操控前輪。)
此外,在行經不平整的路面時加速,可以不驅動前輪就能達到穩定感。在離開或回到激烈的彎道時即使驅動前輪變換方向,前輪都是扮演輔助輪的角色。

「不操控」前輪的錯誤概念
但是在騎乘技術論之中,總是可以看到或聽到前輪是輔助輪的說法,這樣的說法反而把多數的騎士帶往錯誤的方向。因為「前輪是後輪的輔助輪,所以只要讓後輪內傾,前輪自然就會跟著後輪的方向,利用前後輪的連動特性轉彎就好了」的想法,並非完全正確。確實摩托車具有「連動自主轉向(self-steering)」的特性,拜這項特性之賜,如果用是一般速度騎乘的話,任何騎士都可以依賴摩托車的這項特質騎乘。

不過,光是讓後輪內傾,然後把前輪的舵角交由傾角決定,不表示就能夠因此進行正確地轉彎操控,也因此一旦開始加速,操舵的舵角發生延遲,就容易發生衝過頭的情況!此外,這種騎乘方法隨著摩托車的內傾舵角加大,越內傾對前輪的負擔也就越大,內傾的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前輪打滑轉倒的情況。所以在一開始轉彎時若以前輪當作「主輪」,由騎士自行操控轉彎方向,即便這能夠順利的輔助過彎,但實際上大多數的騎士卻都不這麼做。

其實把前輪主控想做是這項技巧在中間傾角為止前的動作就好了,所以賽道騎乘時在全傾角下強硬地運用前輪的胎面操控轉彎方向反而成了錯誤的騎乘方法。因此,進行安全的運動騎乘時,以前輪為主的騎乘技巧也很重要。

【和歌山專欄】騎乘謠言大破解「靠後輪改變方向」http://www.moto7.net/2016/11/wheel.html/2


新手買重機該注意的?

預算

看過不少前輩走過來,其實買車不難,難在保養阿哈哈哈,換個輪胎1萬2萬,機油一次2000起跳,改裝品萬把起跳,其實二手車也能考慮得阿~

用途

每個人買車的用途都不一樣,仿賽車、街車、越野車、多功能車、休旅哈雷。
常在市區或是只有假日使用也是參考點,如果在市區騎著仿賽,真的煎熬阿~
光拉著離合,車子水箱水過熱就受不了啦。

座高

買車前能試跨的話那是肯定好的,不是每個人身高都17x、力量足夠去搬動車的
停紅燈時穩不穩的了車身,這對於我們是安全問題外,也影響著對於車輛的操控。

保養

換機油為例,筆者400cc 單缸大羊每次交換量為1500ml,而另一台1000cc 四缸仿賽車款交換量則為3200ml,水冷車還要考慮到水箱水的更換,另外空濾、火星塞等皆為耗材需要定期做更換,而輪胎又是其中最花錢的保養項目之一,通常會根據輪胎尺寸,以及輪胎性能有價格上的差異,性能胎通常壽命為3000~5000公里,休旅胎能使用破萬公里不等,當然每位騎士的騎乘風格也關乎到輪胎的磨耗,更影響了輪胎的使用壽命。更別說仿賽跑車用的閃電胎天使胎等等(一組前後輪不含工就破2萬元啦)
檔車用鍊條、速克達的皮帶通通都要算到阿

二手殘值

每個人都希望車子能賣個好價錢,其實二手車的殘值回隨著大環境作變化,好比在路權開放後,像是CB400、小黃蜂、忍250的二手車價也很還是很漂亮,而R3 因為新車價相當實惠,加上購買人數眾多,因此二手價格會因大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著車輛二手殘值。

摩托百貨 Webike

這網站上能買車 下能買護身用品
不管是進口車國內車都有
最厲害的是連改裝品都有...
現在推薦給大家使用~
 

比賽中常見的磨膝蓋 為什麼??

轉彎膝蓋貼地是轉彎時內側膝蓋向外拉開貼向路面的轉彎技巧,這是一項在賽車場上等經常會看到的轉彎技巧。對不騎摩托車的人來說,大概會覺得這個姿勢很不可思議,而對騎乘摩托車但是對賽道、運動騎乘沒有興趣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是飆車族吧(笑。
但其實一般道路騎乘是不需要磨膝蓋的

了解車體操作的極限,對車體操作有更具體的印象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從對轉彎傾角的恐怖中獲得解放,透過膝蓋貼地,騎士反而更能夠具體的感受到車體傾斜轉彎的騎乘感。相反地膝蓋緊閉,隨著車速漸漸加快轉彎傾角加大,反而會因為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達到車體操作的極限而感到不安,結果因為緊張過度用力導致無法熟練地操控。
反之透過張開內側膝蓋貼地能夠更具體地感受到「到這裡為止沒有問題」,安心感完全不同。因此,每次都能夠正確地做到傾角姿勢(腰部重心挪向內側的姿勢)是很重要的,隨時都能夠重現這個姿勢也有助於達到運動騎乘時身體必要的敏捷動作,以及外腳支撐、放鬆上半身。另外,透過膝蓋貼地這個動作(因為能夠以腰部為重心移動體重)不僅可以提高迴轉力,同時也能增加打滑時即時的應變能力(因為即使是在瞬間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前後輪+膝蓋分散重量)可以說有各種好處。
文章參考:http://www.moto7.net/2017/01/cornering.html

引擎的詳細 扭力

上一篇講的是馬力
那扭力呢?
扭力就是力量,只是用於轉動之上。在引擎中,不論是曲軸、離合器、變速箱、甚至輪胎都是以轉動的方式輸出動力,因此必須以扭力來表示輸出力量的大小。
扭力常見的單位是牛頓米(Nm)及公斤米(Kgm),兩者在摩托車的規格表中皆能找到,也能透過簡單的計算來作換算,只要將公斤米的數據乘以9.8,便可以得到以牛頓米為單位的扭力數據。
台灣目前常見的重機 MT-07號稱扭力大師

扭力可以說是引擎爆炸燃燒情形的代表,燃燒狀況越好、爆炸所產生的力量越充足,活塞獲得的下壓力量也就越大,經過曲軸的旋轉,輸出的扭力自然也就越大。每顆引擎除了依照排氣量會有扭力大小的不同之外,其最大扭力所輸出的引擎轉速也會略有不同,每顆引擎都有其相對較好的燃燒時機,若希望能兼顧高轉速域及低轉速域,便需要靠著可變機構來達成,例如可變氣門、可變進氣歧管等,將兩種引擎設定放於同一顆引擎,製造寬廣的高扭力輸出帶。

引擎的詳細 馬力

引擎最基本的是扭力、馬力
馬力
對於汽油引擎來說,進氣、壓縮、爆炸、排氣是最基本的四大行程,在爆炸的過程中,儲存在汽油中的化學能量便以燃燒的方式釋放,直接施予活塞壓力,並藉由機械元件曲軸輸出轉動的能量。這裡所說的轉動能量,是否就是馬力了呢?非也!馬力是帶有單位時間之內的概念,正確的說法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引擎所爆發的能量。舉例來說,從甲地移動至乙地必須耗費五百單位的能量;若一台裝置A 引擎的車能在一小時內完成,而另一台相同的車裝置B 引擎卻只要三十分鐘便可到達。雖然輸出的能量是相同的,但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引擎便具有較大的馬力。

而馬力單位有德制馬力、日制馬力及PS、HP 等等名詞。其實,不同的馬力單位源自於各國不同的測試標準。以目前的狀況,世界各國的測試標準已經幾乎接近統一,僅剩下德國所採用的測試標準較為不同,但實際數據仍相差不多。在計較不同單位的馬力數據時,不如參考實際加速性能表現,會更加直接。
此為KOSO改裝品測試的馬力圖 可參考。